找到相关内容68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平等食

    不断的分别。你一分别好坏,它必然有生死,生死一旦形成了我们就有生死,所以我们修行中就要在念念上下功夫。有的说师父你看咱们道场修行很普通,很简单,主要抓这些小事,为什么不抓大事?没说不抓大事,关键是...没有分别,拿到哪个地瓜就吃哪个地瓜,一共分成三份,行空一份我一份,就这么一块块,一块地瓜掰成三份,一人一块地瓜就这么。起先吃的是新鲜地瓜,吃完了吃旧地瓜时,给小傻子他不吃,他扭头走了。如果我们稍稍不...

    佚名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7/11/12393814258.html
  • 唯识学的真实观

    变、三了别境识变,一切法相皆三能变之现行果。唯识学认为,凡夫于情起执,对能变与所变之法起人我执和法我执,由二执故生二障。二障者,一是烦恼障,二是所知障。因有二障,故有二种生死。二种生死者,一是生死...唯识学正是这样的,唯识把二元性摒弃掉了,从阿赖耶识的维度把主体与客体统一了起来,并摄所归能,即在认识关系上讲唯识。《瑜伽师地论》说“相由想生”,相就是客体相,想就是主体见。境由能境,能由境能,主客...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5545129.html
  • 阿底峡尊者传略

    还能从中获得无边的受用。  尊者虽然证得金刚持位,永离变易生死,但依化度时机和惑乱有情之所见于1056年于西藏聂塘示现涅盘。  以上所举仅为阿底峡尊者一生事迹之少,若想详细了解请参阅《阿底峡尊者...

    法尊法师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3645546.html
  • 佛教的传入和经典的翻译

    古人唐灵润归纳有十四义不同。如旧译认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新译?  则认为有一分无性佛性有情;旧译认为佛果理智不二,新译则认为理智各别即、智二果;旧译于三性中遍计所执及依他起二性俱遮,新译唯遮遍计所执...大乘有宗无著、世亲一系的论典,其中《十地经论》影响尤大,传习者形成地论师一派南北两道。以后真  谛三藏498-569于公元546年来华,563年译出无著的《摄大乘论》和世亲的《释论》,564年译出...

    赵赴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346839.html
  • 清净道论·序品

    阐明超越恶趣的方便。定是超越欲界的方便。慧是超越一切有的方便。 六、(以三相而烦恼)戒是阐明以彼烦恼,定是以镇伏断而烦恼,慧是以正烦恼。 七、(违犯等的对治)戒是...极端)而行中道,超越恶趣等的方便,以三相而烦恼,违犯等的对治,三杂染的净化,以及为须陀洹等的原因。怎样阐明的呢? 一、(三学)这里的戒是阐明增上戒学;定是增上心学;慧是增上慧学。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5467941.html
  • 信念与皈依

    与支誓句”,最终以大圆满戒:“须臾不离菩提心”为标的。  修行次第  有了戒律誓句作为防止错误的规范,行者便要用种种方法来达成成佛的目标。  原始乘以出离三界为发心,所修是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助道品与一切相应的定慧方便。经论有阿含四部、俱舍论、成实论、大毗婆娑论等教法。所能达到的境界是:断见惑、入圣位、九品思惑(烦恼障)破我执、证四果或辟支佛果。由于发心以自了为主,未有顾及他人的解脱、所...

    黎日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973554.html
  • 《付法藏经》与前二十四祖

    ,卷四之初则云“阿恕伽王复有一子,名曰法增”,与其例不合,显然是勉强。  现存本卷五述九师因缘,卷六述十师因缘,其首末亦合体例,似未足为疑。然可怪的是,龙树、提婆竟分属两卷。二人开创建立了大乘中观派,其学说较之北传诸师之说颇有不同,诸书皆将二者连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此本却偏偏由此,颇为不合情理。由此推测,这一分法亦是后人所为。因此,现存本的原型实是原四卷本,卷三、卷四原为一卷,卷...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85763395.html
  • 杭州飞来峰藏传佛教造像题材内容辨析

    雕刻的核心。故此姿态行为的正确辨识和涵义判析应是龛像考察的一个关键。由于主尊伸出的右手恰好被一条宽约0.09米、纵贯龛内壁的大岩缝所,手指、手掌均有损,这给手势的判断带来了一定麻烦。但经仔细确认,...、残损,主尊的藏文译名多变等均是主尊关键的指日形象特征未被及早揭示的客观原因。  密理瓦巴像不蓄须,除下巴颏外,头面部均被砸去,推测其原来神情当面露自信,全神贯注,睁圆双眼,目光顺伸出之手盯住云雾...

    赖天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0242392.html
  • 问与答

    →有波动→有→意门转向→准备→近行→随顺→种姓→安止→有…   2.再次进入禅定的心路过程:   …过去有→有波动→有→意门转向→准备→近行→随顺→种姓→安止→…→ 安止→有...退转,是指定力退而不是果位退啊!阿罗汉五上结已尽,具有解脱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其烦恼是完全尽而不是暂时地降伏,哪里有再度生起而退去果位的道理呢!在《论事》和《成实论》有...

    Santagavesaka Bhikkhu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2352520.html
  • 觅寂比丘:问与答

    13.彼所缘,14.死。  进入禅定的心路过程如下表所示:  1.初次进入禅定的心路过程:  …过去有→有波动→有→意门转向→准备→近行→随顺→种姓→安止→有…  2.再次进入禅定的心路过程:  …过去有→有波动→有→意门转向→准备→近行→随顺→种姓→安止→…→ 安止→有→…  由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当禅修者在初次进入禅定时,其所证入的安止心只有一剎那心而已;如果他的定力够深,当...

    觅寂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4954766.html